從2010年開始,Intel加大了新酷睿系列的推廣力度和出貨力度,并且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年內從市場反應來看,新酷睿系列在銷量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有些主打型號價格比同定位舊酷睿系列更低?,F(xiàn)在確實是新裝機以及升級用戶考慮新酷睿系列的好時機。 從價位來看,多數(shù)消費者首選考慮的是中端和低端的產(chǎn)品,以i3、i5為首選。高端的i7雖然產(chǎn)品線眾多,但是價格也比較高。而目前市面上銷售的i5系列型號也不算多,i3更是就那么一、兩款。這次我們就將主流的i5和i3系列CPU集中起來做一個橫向評測,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首先,有一些用戶對于新酷睿系列和舊酷睿系列在架構上的變化不太了然,對于新系列和舊系列對比,在性能、應用上有什么好處也不清楚。所以,這里筆者有必要先簡單說明一下關于新酷睿系列架構和技術上的變化。 2008年10月,Intel正式發(fā)布了Nehalem架構的Core i7 965/940/920三款處理器以及X58芯片組,這一系列處理器采用的是Bloomfield核心,45nm工藝制造,原生四核心設計。和就有酷睿架構相比,主要的改進之處在于: 1.CPU內部整合DDR3內存控制器(Bloomfield核心三通道),與X58主板配合,可以支持最大12/24GB的海量內存容量。我們知道,舊酷睿系列CPU和內存的數(shù)據(jù)交換要通過主板上的北橋芯片(MCH),CPU到北橋的帶寬和內存到北橋的帶寬往往成為制約系統(tǒng)內存子系統(tǒng)性能以及系統(tǒng)性能的關鍵。內存控制器集成到CPU內部后,系統(tǒng)內存帶寬大幅提升、延遲大大下降,內存不成為性能瓶頸。 2.QPI總線取代FSB總線,用以連接北橋芯片。由于內存控制器IMC整合進了CPU,北橋的主要功能就是PCI-E控制器。而QPI總線現(xiàn)在的作用,主要就是連接北橋芯片。Bloomfield核心有兩條QPI通道,每條通道的數(shù)據(jù)帶寬,如果是4.8GT/s的QPI,雙向理論可達19.2GB/s的帶寬,遠超F(xiàn)SB。如果是6.4GT/s的QPI,理論還可以夠達到雙向25.6GB/s的帶寬。 3.超線程技術回歸。P4時代,由于帶寬的限制,存在一個超線程技術的邏輯處理器爭搶資源的問題,同時執(zhí)行兩個線程容易使CPU運算產(chǎn)生延時。舊酷睿系列的南北橋架構,內存帶寬和PCI-E控制器帶寬并沒有提高,因此就放棄超線程技術。新架構的內存控制器集成到CPU內部,內存帶寬問題解決,所以加入了超線程技術,使得處理器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大大增強。 4.采用大容量共享式三級緩存設計,較少數(shù)據(jù)等待延遲,多核應用效率提升。這一點需要在實際應用中體現(xiàn)。 5.更多指令集,優(yōu)化處理器效能。這一點倒是每次CPU換代幾乎必然要改進的地方。Nehalem架構的SSE4指令集擴展為SSE4.2 ,比Penryn中的SSE4.1新加入了7條指令集,有效提升XML,sring和文本處理的性能,可以說是對SSE4.1的修補。 6.Turbo Boost智能超頻,中文名睿頻。這項技術基于Nehalem的“Integrated Power Gate”電源管理,它允許關閉一些處理器核心,而將電力加至其它核心,讓他們以更高的頻率運行,整個CPU的TDP仍保持不變。這項技術經(jīng)過我們多次實測證明很有價值,也是Intel這代CPU強調“智能”的重點之一。 Bloomfield核心主要包括Core i7 975X/965/960/950/940/930/920等,除了頻率差異和QPI頻率差異,其它方面幾乎沒有區(qū)別。其實可以看到,整個Nehalem架構,和舊酷睿架構比起來相當具有革命性。當然,Bloomfield i7的平臺價格是比較高的,i7+X58+三通道DDR3內存,價格不菲。每代產(chǎn)品線,先推出優(yōu)異產(chǎn)品,再逐步推出中端和低端產(chǎn)品,也是芯片級廠商的慣例。所以Intel接下來推出了同架構的中端產(chǎn)品,命名就是我們這次測試的主角——i5。 Lynnfield核心CPU的定位相對不像Bloomfield那么高端,這個核心的CPU型號包括i7-8XX和i5-7XX。我們首先來看看,Lynnfield和Bloomfield的區(qū)別:兩者在處理器內核部分幾乎沒有任何改動,同樣是45nm工藝、原生四核心設計、支持超線程(i5不支持)、三級緩存容量也保持8MB!在內存控制器上,刪去了一條內存通道,成為雙通道內存控制器;QPI總線也刪去了一條,僅保留一條;PCI-E控制器整合進CPU,由36條PCI-E 2.0通道變?yōu)?6條。 Lynnfield核心示意圖 所以,Lynnfield i7的“縮水”主要就是QPI總線由兩條變?yōu)橐粭l,內存由三通道變?yōu)閮赏ǖ?。這種縮水對于性能的影響并不是太大。而PCI-E通道變?yōu)?6條,對于不需要多顯卡互聯(lián)的玩家來說影響也小(具體后文敘述)。 這樣,Lynnfield核心CPU接口變?yōu)長GA 1156,由于PCI-E控制器整合進CPU,配套芯片組干脆就沒有北橋,成為單芯片芯片組。而CPU和單芯片的南橋連接的總線,叫做DMI總線,帶寬為2GB/s。曾有人誤以為,lynnfield放棄了QPI采用DMI,其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因此,Lynnfield CPU搭配P55或后來的H55等主板,平臺的整體價格降低,性價比更為突出,收到很多玩家的喜愛。 簡化成雙通道之后,Lynnfield的針腳數(shù)量和封裝面積縮小不少 而Lynnfield i5,和Lynnfield i7相比,主要區(qū)別僅僅就是:不支持超線程技術。講到這里,你可能明白Lynnfield i5的強悍之處了。而lynnfield i5,在市場上已經(jīng)賣了很長時間,價格也不高,這就是i5-750。 在那之后,Intel改進了制程,我們隨后又看到了Clarkdale的i5和i3。不過,并不是制程越先進,架構就一定越先進,性能就一定越好哦。 在推出Lynnfield之后,Intel改進了制程,由45nm進化為32nm,這就意味著,可以往相同體積的CPU里面放更多東西了。這里我們不去說高端Gulfdown核心的i7-980X,只來看看對應中低端市場的Clarkdale。 Clarkdale架構圖,雙通道內存控制器集成到了GPU部分 之前Lynnfield核心的i7/i5仍然是屬于Nehalem架構,而Clarkdale和Gulfdown則變成了Westmere架構(Westmere架構相比Nehalem架構唯一的變化就是提供了7組新指令集的支持,分別是6組AES指令集和1組Carryless multiply指令,主要用于加密、解密運算)。Clarkdale核心包括CPU和GPU兩部分,CPU部分使用32nm制程,雙核四線程;而GPU部分,采用45nm制造。 Clarkdale核心處理器封裝示意圖 不過,Clarkdale核心和之前的Bloomfield和Lynnfield有一點變化,原本整合在CPU內部的內存控制器,這次被放到了GPU里面。這樣,整個在CPU內部的GPU,其實和以前的北橋芯片功能相當,45nm工藝制造,內含雙通道DDR3內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和集成顯卡。兩者通過QPI總線連接,封裝在宏觀上的CPU里面。 而之前內存控制器集成在CPU內部,并不通過QPI總線,原本互聯(lián)CPU和PCI-E控制器的QPI總線,因為現(xiàn)在要分帶寬給內存通道,內存系統(tǒng)的性能會受影響是肯定的。 所以,前文說并不是制程越先進,架構就越先進。Clarkdale核心似乎更是為整合圖形而來,在集顯筆記本領域,能夠帶來更大的變化,這里且不去細表。 目前的i5-6xx和i3系列,全部是基于Clarkdale核心。實際上i5-6xx的型號比i5-7xx要多。 了解了新酷睿系列的架構特征、核心特征,以及和舊酷睿架構相比的變化。實際上新酷睿能帶來不小的性能提升,總是執(zhí)著于舊酷睿、舊主板以及DDR2內存的朋友沒必要再糾結了。新裝機或升級,新架構酷睿是首選。 本文的主要評測范圍,就是Lynnfield的i5,也就一款——i5-750,還有就是Clarkdale核心的i5-661/650/655K,以及i3-530。目前Intel中端和低端主要就是這些CPU。什么?你說雙核奔騰G6950,那個似乎Intel沒打算推,市場上的貨很少。 至于說i5-6xx系列,現(xiàn)在市場上的貨也不多,目前也不是Intel的主打產(chǎn)品,價格相對也比較高。從核心來分析,Lynnfield的i5-750,物理四核心,緩存8MB,內存控制器整合在CPU內部,理論性能更強,缺點大約就是默認頻率比較低,然后45nm制程CPU超頻能力通常是不如32nm制程CPU的。 Lynnfield和Clarkdale的PCIE-E控制器模式對比 另外這里說一下關于CPU內部集成的PCI-E控制器問題。Lynnfield核心的PCI-E控制器有16條PCI-E 2.0通道,可以支持自動拆分。比如在支持拆分的P55主板上,具備兩個PCI-E×16長度的插槽,插一塊顯卡,就是PCI-E×16數(shù)據(jù)傳輸?shù)哪J?;插兩塊顯卡,就自動切換為PCI-E×8數(shù)據(jù)傳輸?shù)哪J健? 多數(shù)H55只有一個PCI-E×16插槽 而Clarkdale核心雖然內部的PCI-E控制器也是16條PCI-E 2.0通道,但不支持自動拆分,理論上只能支持一個PCI-E×16數(shù)據(jù)傳輸?shù)哪J?。你可以看到H57主板有兩個PCI-E×16長度的插槽,插兩塊顯卡也可以使用,這是主板商設計的考慮。需要說明的是,如果使用Clarkdale CPU,CPU是不支持兩個PCI-E×8拆分并聯(lián)的,其中一個PCI-E通道可能走的南橋或外接芯片,如果走南橋的話,那就是PCI-E 1.0,性能就會成為瓶頸。 H57有兩個插槽的,看主板商設計考慮 而現(xiàn)在顯卡普遍采用PCI-E 2.0標準,在實際測試中,其實PCI-E×16和PCI-E×8的區(qū)別也不大。 所以,其實我們很清楚,就技術分析來看,i5-750就目前的價位來講,理論性能和架構上有優(yōu)勢。而i5-6xx,優(yōu)點是整合圖形核心,對于部分用戶來說很有用,另外32nm架構,更節(jié)能,而且容易達到更高的頻率,超頻更容易。 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我們需要通過測試才能證明。 先來看看我們的測試平臺: 主板主要由支持LGA 1156的P55構成,由于不會測試到整合圖形部分,沒有不要采用H55或H57。這次測試的CPU有i3-530、i5-650、i5-661、i5-750、i5-655K,其中部分CPU有超頻測試,以衡量CPU的性價比,i5-655K直接取超頻后的成績,因為參數(shù)頻率和i5-650一樣。 技嘉的P55A-UD7主板 關于超頻,筆者在《風冷超5G!Intel不鎖頻655K/875K評測》一文中闡述過關于不同制程超頻極限的觀點,這里不過多重復。i3-530和i5-6xx系列,由于采用32nm制程,理論風冷超頻極限在5GHz,少數(shù)體質優(yōu)異的可到5GHz以上。不過,通常情況下,風冷默電要到5GHz很少見,需要加電壓。這里筆者建議使用默電超頻。 根據(jù)筆者風冷默電的測試,i3-530和i5-6xx的超頻極限一般在4.4GHz~4.5GHz左右。i5-750的超頻極限在于3.8GHz~4GHz左右。玩家購買的時候則看運氣了。 另外,為了衡量和高端CPU的差距,我們加入了i7-870、i7-875K和最高端的i7-980X,只是作為性能的一個對比參考,其中i7-875K直接取超頻后的成績,因為參數(shù)和頻率和i7-870一樣。i7-875K的超頻極限在4.1GHz左右,這款i7-980X的超頻極限在4.2GHz左右。 測試方法:更重實際應用 這次測試我們采用測試軟件和實際應用測試結合的方式,光是測試軟件,我們不會清楚CPU到底在實際應用中會發(fā)揮怎樣的價值。例如SONY Vegas Pro 9.0c,Intel官方資料中介紹,這款軟件支持6核12線程,可以最大限度發(fā)揮CPU能力,而我們可以來看看編碼近3小時的視頻需要多長時間。 而游戲我們也盡量選用新游戲和能體現(xiàn)CPU差異的游戲。當然,這次包括了大熱的游戲《星際爭霸2》。在以往的測試中,星際2游戲不容易體現(xiàn)出CPU的差距,這次我們尋找了一些特別能體現(xiàn)CPU差距的場景測試。而像《拿破侖全面戰(zhàn)爭》、《獵殺潛航5》這些游戲,都是非常能體現(xiàn)CPU差距的。 首先,看一下這幾款CPU在CPU-Z軟件中的截圖。 i3-530 i3-530超頻到4.5GHz i5-650/655K i5-655K超頻到5GHz i5-661 i5-750 i5-750超頻到4.2GHz i7-870 i7-875K超頻到3.87GHz i7-980X 下面,開始進入實測項目部分。 wPrime是一款通過算質數(shù)來測試計算機運算能力等的軟件(特別是并行能力),但與Super Pi只能支持單線程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八個線程,也就是說可以支持八核心處理器。 這是一款取代SuperPi的新一代的純計算軟件,不但加入了對多核的支持,而且算法更優(yōu),可以準確的反應出產(chǎn)品的運算性能,測試多核處理器性能比SuperPI更準確。 由于是標準測試軟件,所以結果差距很明顯,基本上反應各方的運算能力檔次水平。核心數(shù)量、線程、緩存容量、頻率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影響到CPU的表現(xiàn)。就i5/i3系列表現(xiàn)來說,i5-750無疑表現(xiàn)最好,超頻后直逼i7-870。 3DMarkVantage2008年4月28日發(fā)布,是業(yè)界第一套專門基于微軟DX10 API打造的綜合性基準測試工具,并能全面發(fā)揮多路顯卡、多核心處理器的優(yōu)勢,能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滿足PC系統(tǒng)游戲性能測試需求。和3DMark05的DX9專用性質類似,3DMark Vantage是專門為DX10顯卡量身打造的。 由于此款軟件是針對3D性能的測試,所以只選用了測試項目中的CPU選項的得分進行對比。設置為性能模式,采用1280X1024進行測試。 Peformance模式下,雖然CPU分數(shù)要占到總分的20%之多,總分方面,其實主要還是看顯卡,由于采用了比較強悍的顯卡,到了20000分之上,差異都不大了,有些得分細小的差別甚至可以看成是測試誤差導致。 CPU模式里,各款CPU的得分差異一目了然,基本上能反應各款CPU的對應檔次,i5 CPU系列里,仍舊是i5-750表現(xiàn)最好,i3-530即便超頻也無法和i5-750的默認頻率相提并論。 SONY Vegas Pro 9.0是一個專業(yè)非線性視頻編輯軟件,俗稱VV,之前我們提到過這款軟件,其實專業(yè)視頻制作領域很多也在采用。Vegas的界面相對于Premier和Edius來說顯得非常簡單,看起來顯得不那么“專業(yè)”,不過操作便捷是Vegas的一大優(yōu)點,也是受到一些人員歡迎的重要原因。 目前較新的版本是SONY Vegas Pro 9.0c,這是一款對多核優(yōu)化比較好的軟件,不僅是支持6核,現(xiàn)在支持12線程。對于專業(yè)人士來說,6核、12線程產(chǎn)品都有很強大的用武之地。這次分別測試兩段視頻,輸出格式統(tǒng)一為720P、HDTV品質編碼,分別為30分鐘和2小時44分鐘。 30分鐘的編碼測試,i7-980X依然依靠6核12線程的威力優(yōu)勢極其明顯,不過這里我們不是要測試i7,i7的作用是對比性能參考。i5/i3當中自然是i5-750表現(xiàn)最好。 2小時44分的視頻是一段真實會議,剪輯+特效后,再進行編碼,這完全符合真實的應用環(huán)境。而i3-530比i7-980X要慢了1個小時左右,大量視頻編碼應用的話,可以看出效率的差別,能節(jié)省多少時間……i5-750仍然在i5當中優(yōu)勢明顯,比起i3-530有著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領先優(yōu)勢。 說起Adobe Premier Pro CS4,又是一款被很多專業(yè)人士用到的非編軟件,視頻編輯、渲染、處理能力非常強大,消耗的系統(tǒng)資源也比較高,對內存容量和硬盤容量都有不小的要求。 這次Premier測試的視頻時一段2小時57分長度的婚禮,我們測試30分鐘長度和2小時57分全長度的視頻編碼。設置仍然是720P、HDTV品質編碼。 和Vegas的結果差不多,30分鐘測試依舊可以看出不同CPU之間效率的巨大差異。也可以看出Gulfdown核心和Lynnfield核心的性能優(yōu)勢。 這款軟件對6核12線程的支持不如Vegas那么明顯,但是差異也是巨大的。i5/i3系列當中,還是i5-750占優(yōu),比i3-530節(jié)約大約1小時的時間。而高端i7-980X比i3-530要節(jié)約90多分鐘,大規(guī)模專業(yè)視頻應用里,一顆好CPU還是很重要。 CineBench使用針對電影電視行業(yè)開發(fā)的Cinema 4D特效軟件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最近版本又有所更新,最新的是R11.5版,這是一款專業(yè)軟件,主要應用在專業(yè)制作領域。 新版的成績可以完全排列出來,看上去比較直觀,可以保存等待多個CPU共同比較。 i5-750仍然在i5系列里領先,即便是超頻到近5GHz的i5-655K,也只是和默認頻率i5-750差不多,看來核心設計優(yōu)勢、大容量緩存、物理4核確實讓i5-750在專業(yè)運算領域很有優(yōu)勢。至于i3-530,筆者認為不適合專業(yè)應用領域的運算。 光影魔術手是一個簡單易用、功能強大的圖片處理軟件,對于攝影新手的后期處理幫助很大。其中批處理功能非常強大,效率很高,對于日常需要大量批處理圖片的辦公應用幫助也很大。 這里我們準備了113張NEF格式的圖片,經(jīng)過光影魔術手的四步批處理:縮放尺寸、自動反轉片、銳化、輕松邊框,最后輸出為JPG格式圖片。看看整個過程需要消耗多少時間。 測試顯示的結果是,這款軟件對于多核的優(yōu)化并不好,大容量緩存的優(yōu)勢也顯示不出來。時間最短的竟然是超頻近5GHz的i5-655K,說明這軟件是頻率第一。標準狀態(tài)下,i5中勝出的是頻率最高的i5-661。 ACDSee Pro 3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圖片瀏覽/處理軟件,該軟件內部也集成了比較強大的批處理功能,對于提高辦公效率具有比較大的幫助。 這里我們依然采用了113張原生NEF格式圖片,批量轉換為JPG格式,看CPU超頻前后的效率提升幅度。 大概是113張圖片不夠多,下次筆者會考慮加入2000張圖片的測試。時間上的差異并不是太大,除了高端的i7,可以發(fā)現(xiàn)i7確實省時間。i5當中,還是頻率最高的i5-661獲勝。 WinRAR作為目前最常用的壓縮軟件備受大家喜愛,基本是每臺電腦的必備軟件。而大家也知道,WINRAR的壓縮效率和CPU的性能成等比關系,CPU運算能力越強,壓縮及解壓文件的速度就越快。 我們知道WinRAR自帶測試工具,可以測得系統(tǒng)的得分。這次我們只測多線程下的結果。 由于是專門的測試項目,各CPU之間差異明顯,i5中仍然是i5-750大比分優(yōu)勢勝出,甚至遠勝于超到5GHz的i5-661。不過,在實際的WinRAR解壓中,大約10GB的數(shù)據(jù),各款i5差別不是特別明顯,估計100GB以上才能感受到差異。 PCMark Vantage 是Futuremark發(fā)布的新一代基準測試軟件,并比較完美的對多核心處理器進行了優(yōu)化,而且是專為Windows vista 32/64-bit打造的,不再支持Windows 2000/XP。 PCMark Vantage可以衡量各種類型PC的綜合性能,主要分為三大部分進行:1、處理器測試:基于數(shù)據(jù)加密、解密、壓縮、解壓縮、圖形處理、音頻和視頻轉碼、文本編輯、網(wǎng)頁渲染、郵件功能、處理器人工智能游戲測試、聯(lián)系人創(chuàng)建與搜索。2、圖形測試:基于高清視頻播放、顯卡圖形處理、游戲測試。3、硬盤測試。 PCMark是一大堆日常應用的合集,其中包括大量的多任務測試及多媒體視頻音頻測試,雖然多核心并不能發(fā)揮出全部性能,但優(yōu)化支持也很到位。這款軟件可以說受頻率的影響很大,i5中獲勝的是頻率最高的i5-661。i5-750由于主頻比i3-530低不少,所以總體得分比i3-530高出不多。 Mediacoder是一個常用的視頻轉碼軟件,有一些輔助性插件,例如NVIDIA的GPU就可以實現(xiàn)半GPU轉碼。該軟件可以轉換的視頻類型豐富,沒什么限制。 這里我們又編輯了一個典型應用案例:720P的美劇《太平洋》第8集,轉換為PSP觀看的480×272格式、H.264編碼。 這款軟件對多核優(yōu)化比較好,大緩存作用也很大,軟件進程里顯示甚至連12線程也可以支持,我們看到i7-980X轉換完畢只需要6分多種。而i5-750再次體現(xiàn)出強大的視頻應用優(yōu)勢,超頻到5GHz的i5-655K仍然不敵默認頻率i5-750。如果你將i5-750順利超頻,效能甚至直逼i7-870,你會發(fā)現(xiàn)很超值。 作為PS高手或是相關圖片設計工作者,相信圖片渲染是必不缺少的使用項目,測試選取寬度為150cm的圖片,進行規(guī)定的玻璃濾鏡的渲染性能測試,通過模擬真實的使用情況的時間長短,來衡量不同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 測試時我們將上圖的分辨率寬度改為150厘米,渲染玻璃效果的濾鏡,看哪款CPU用時最短。 Photoshop CS4的濾鏡渲染,看來受頻率影響更多一點。i5中勝出的是頻率最高的i5-661。 《拿破侖全面戰(zhàn)爭》屬于著名的歷史策略游戲“全面戰(zhàn)爭”系列,是《帝國全面戰(zhàn)爭》的資料片。這款游戲剛上市沒多久,受到很多系列愛好者以及各類游戲玩家的喜愛,而且對硬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這次游戲大致可分為陸戰(zhàn)和海戰(zhàn),平原戰(zhàn)、丘陵戰(zhàn)等可以說是陸戰(zhàn)的重點。以平原戰(zhàn)舉例說明,游戲方式沿用全面戰(zhàn)爭系列的方陣形式。戰(zhàn)爭方式、裝備則是沿用歐洲拿破侖時代的方式。 測試我們選取兩段錄像,一段陸戰(zhàn),一段海戰(zhàn),取平均幀數(shù)來說明問題。 陸戰(zhàn)場景中,似乎123幀是現(xiàn)有顯卡條件下的一個幀數(shù)極限,有趣的是i7-980X、i7-875K和i5-750都是超頻到4GHz左右,這個頻率下的成績幾乎都是123幀左右。標準狀態(tài)下,i5中成績非常好的依然是i5-750??磥磉@個游戲,針對高端CPU優(yōu)化很好,難怪開始有i7優(yōu)化的logo。 海戰(zhàn)場景和陸戰(zhàn)場景的結果是類似的,這次是115幀左右是瓶頸。i5-750依然在i5中領先,甚至說領先超頻的i5-655K。 星際爭霸2這款游戲,牽動著千萬玩家的心,7月底就要正式上市了。而星際2測試的版本也升級了無數(shù)次。在通常狀態(tài)下,影響星際2幀數(shù)的主要是顯卡,而且這游戲對顯卡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這個狀態(tài)下,各CPU之間在游戲里的差異并不大。 四方無數(shù)條飛龍交戰(zhàn),非??简濩PU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這款游戲是非??简濩PU的。比如,四方會戰(zhàn),雙方同時出大批兵種進行會戰(zhàn)的時候,如果CPU不夠強,畫面就會非常卡,顯卡再好也沒用。這從,我們就找了這么一個四方大戰(zhàn),四方飛龍在一起,已經(jīng)數(shù)不清有多少條,姑且就算有個500條左右。我們就節(jié)選這一段錄像,來計算幀數(shù)。 有意思的是,在通常狀態(tài)下,初版時多核優(yōu)勢不是十分明顯的星際爭霸2,現(xiàn)在的版本,在這個場景下,并不是單純依靠頻率就能取勝的。i5-750在i5當中再次領先,i3-530遇到這種場景,將會非??ā? 兩款GTA游戲的合集,最近剛剛推出。這個系列游戲實在是大熱,而且之前PC版具備“硬件殺手”的稱號,對硬件要求很高。這個游戲自帶測試工具,有兩個測試場景。 第一章測試場景 第一章的測試來看,i5當中還是i5-750領先。不過,在i5-750以上的各CPU之間差異相當小,這個時候主宰這款游戲的,主要還是顯卡。 第二章測試場景 第二章的測試結果比第一章明顯得多,CPU的作用被凸顯出來。i5系列當中,依然是i5-750要領先。 獵殺潛航是一個著名的二戰(zhàn)游戲系列,最新的第五代剛剛推出,畫面非常精細,寫實類二戰(zhàn)兵器也非常豐富。玩家扮演二戰(zhàn)潛艇艇長,在大西洋和對方海軍展開搏殺。 當然,游戲對硬件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不僅是顯卡,對CPU的要求也不低,而且不同檔次CPU的效果差異還是很明顯的。這里我們選擇歷史戰(zhàn)役的第二關,潛艇在港口巡弋的場景,來進行測試。 CPU頻率的提升,對幀數(shù)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另外大緩存CPU在游戲中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i5系列CPU中,還是i5-750占據(jù)了優(yōu)勢。 地鐵2033是最近比較熱門的一款游戲,畫面非常出色,當然對硬件的要求自然是低不了。當然,這款游戲要求最高的是顯卡,顯卡才是這款游戲的瓶頸,類似于當年的“顯卡危機”。即便是你采用了GTX 480這種顯卡,依然是不夠用。 游戲支持DX 11、DX 10、DX 9三種模式,在DX 11模式下,對顯卡的要求幾近變態(tài),GTX 480完全成為系統(tǒng)瓶頸。高端和低端CPU的差異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而在DX 10模式下,這種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只是勉強有點區(qū)別,可以測試。 結果來看,i5系列的幀數(shù)差距不大,即便是i7-870也差不多。而且這個游戲看來對頻率是最敏感的。總的來說,這是一個要求顯卡遠大于CPU的游戲。 知名游戲續(xù)作,無論是系統(tǒng)還是劇情都很有特色,畫面精美,不過對顯卡的要求卻并不高,也是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游戲。 關掉垂直同步,無論用什么CPU,GTX 480基本可保證游戲到100幀以上。 這個游戲里,CPU的性能差別也比較明顯,i5系列中勝出的,依然是i5-750,和i5-655K超頻后的成績都差不多。 游戲不用測太多,畢竟這不是顯卡測試,有代表性的新游戲就很能說明問題。下面我們進入整機功耗測試,看看超頻前后,待機狀態(tài)和CPU滿載時,功耗的增加幅度。 Peime95拷機測試 這里我們使用前面提到的軟件Peime95,來讓CPU達到滿載,這樣的好處是盡量避免了別的硬件,如內存、顯卡等負載提高帶來的功耗提升,主要看CPU的變化。 毫無疑問,待機功耗自然是i3-530最優(yōu),這款CPU最大的優(yōu)勢其實就是節(jié)能同時整合顯卡,非常適合需要省電的如入門級別HTPC等需要。 滿載功耗的成績可以使我們更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超頻帶來的巨額功耗的增加,在收獲巨大性能提升的時候,你也收獲了功耗的巨額提升。所以,看到這項成績,想必各位讀者自己心里有一個衡量,性能和功耗,到底選取哪一個。 如果考慮價格的因素,中端稱王的非i5-750莫屬。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本文一開始分析架構和技術,已經(jīng)可以得出Lynnfield核心理論性能優(yōu)勢更強,而i5-750具備這些優(yōu)勢的大部分特征:物理4核、8MB大容量緩存、CPU內置內存控制器等。唯一的缺點似乎就是頻率低了點,不過這可以通過超頻來解決。 從實際測試來看,幾乎所有的專業(yè)視頻應用、3D設計,i5-750在i5當中都占了絕對優(yōu)勢,效率比起i5-6xx系列來說要領先很多。在某些項目中,i5-6xx即便以接近5GHz的頻率,也無法企及默認低頻的i5-750。 常見的圖片處理軟件,批處理居然是頻率定天下,略微出乎筆者的意料。 游戲中的情況則千差萬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本次選取的幾款有戲,《拿破侖全面戰(zhàn)爭》、《星際爭霸2》全屏飛龍戰(zhàn)、《獵殺潛航5》、《GTA4自由城》的第二章等游戲里,CPU作用比較明顯,而且i5-750基本都占優(yōu)勢。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默認睿頻技術開啟后,游戲里可以適當自動超頻,i5-750的架構原因,頻率提升后作用將很明顯,這也是其在游戲測試里占優(yōu)的原因之一。 而另外一些游戲,例如《地鐵2033》,對CPU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游戲里主要就是頻率定天下了,而且差異比較小。 所以結合價格來看,盒裝1385、散裝1285的i5-750,本來在中端市場就價格占優(yōu),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它其實性能也占優(yōu)后,稱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1500元Intel系這檔,首選自然是i5-750。 Clarkdale核心的i5系列迄今為止,筆者認為是比較奇怪的產(chǎn)品。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先來看一個價格表: 這個價格表其實在我們CPU頻道的報價文章中,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我們可以看到,i5-750在整個i5系列中甚至頗有價格優(yōu)勢。其中i5-670頻率僅比i5-660/661(CPU主頻一樣)高0.13GHz,價格卻到了1970,比較離譜。 從核心架構分析,Lynnfield i5物理4核,8MB緩存;Clarkdale i5則是四線程物理雙核,4MB緩存,設計上來說居然是同一系列產(chǎn)品,這也有點奇怪。結合實測性能來看,獨顯平臺選擇i5-750更劃算。雖然,32nm的Clarkdale i5更好超頻,上5GHz亦有可能,但很多應用,并非頻率可以簡單粗暴解決問題的,測試恰好能說明這點。而我們從市場了解到,i5-6xx出貨量也很小,所以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推測原因,估計還是Intel策略導致的。 換一個角度想,Clarkdale如果只是為中低端的i3系列而來,那么i5-6xx的定位又在何處?考慮到i5-661的高頻整合顯卡,大約最重要的就是整合市場了。但如果要用到整合平臺,i3就夠使,用到i5-661這樣的似乎沒有多大區(qū)別,畢竟為了整合圖形卡多花這么多錢就奇了怪了:買個便宜獨顯豈不爽多了。 所以,目前的價位端,i5-6xx其實蠻尷尬的,這也是Intel策略導致。也許這個系列真正發(fā)力在筆記本領域,因為筆記本端,高端一點的CPU配集顯就不會顯得那么不合理,而且功耗節(jié)能顯得更為重要。 既然提到了i3,我們來看看i3-530在本次評測中的表現(xiàn)。無視價格差距,讓i3-530直接和i5-750打性能戰(zhàn)顯然不太理性。目前這款CPU的盒裝價格大約780,散片價格已經(jīng)接近700了,定價顯然是屬于中低端CPU。甚至,Intel打算就i3慢慢過渡為入門級產(chǎn)品。 盡管和i5-6xx一樣是雙核四線程的核心,4MB三級緩存,但是i3-530卻不支持睿頻技術,也就是不會自動超頻。不過,i3-530也是32nm制程的產(chǎn)物,理論上更好超頻?,F(xiàn)在市場上拿到手里的i3-530基本都能超到4GHz以上,這樣性價比就顯得比較高了。 前文說過,頻率不能解決一切,i3-530超頻可以獲得很大收益,但筆者還是建議視頻處理、3D渲染的用戶,選擇i3-530來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個好選擇,長時間效率時間上的損失,不是這點差價可以彌補的。 不過,在對CPU要求不高的游戲中,i3-530還是能夠勝任的,超頻后效果更好,所以,對于很多用戶來說,選擇i3-530也不失有性價比。 看到Clarkdale架構上的缺點,以及物理雙核和4MB緩存的不夠理想,我們同樣也應看到其32nm的先進制程。那么,有沒有將Lynnfield核心和Clarkdale核心i5有點全部整合的CPU呢?我們大概只有期待Intel下一代代號Sandy Bridge CPU了。 SandyBridge架構 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新一代SandyBridge架構將分為LGA2011、LGA1356和LGA1155,主要區(qū)別就是內存通道數(shù),預計平臺和芯片組也將一一對應。 Sandy Bridge其中LGA2011定位高端,將支持四通道內存,會有4/6/8核多種產(chǎn)品,都支持超線程技術,三級緩存升級至恐怖的20MB!處理器整合內存控制器,還整合了多達40個通道的PCI-E 3.0控制器,但沒有整合顯卡。 LGA1356定位相對較低一些,支持三通道內存,也是最多8核心設計,支持超線程,20MB三級緩存,整合內存控制器和24條PCI-E 3.0控制器。 LGA1155定位主流,僅支持雙通道內存,會有2/4核產(chǎn)品,也支持超線程技術,三級緩存降至6MB,處理器內置PCI-E控制器和整合顯卡。 雖然接口和架構改進較大,但萬變不離其宗,其實處理器內核部分的改動是非常微小的,Intel在不停的調整CPU外圍的總線和功能模塊,在嘗試了Lynnfield與Clarkdale核心之后,最終決定采用Lynnfield的模式,將PCI-E總線也整合在了CPU當中。Clarkdale非原生式的架構和Bloomfield傳統(tǒng)南北橋的架構都被拋棄。 所以,對于未來的Sandy Bridge,我們還是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