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境外球隊“村超”集結(jié),國際風范漸濃
《人民日報海外版》于12月16日第05版發(fā)布了題為《“村超”,“國際范兒”越來越足!》的文章,描繪了貴州“村超”如何從一個地方的熱門活動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梁。
自去年5月開始,貴州“村超”的火爆出圈引起了海內(nèi)外廣泛關(guān)注。至今,其熱度依然不減。在過去的一年多里,“村超”不僅“引進來”了眾多境外球隊和球員,還“走出去”與國外球隊進行交流合作,以開放的態(tài)度推動對外交流。據(jù)統(tǒng)計,已有28支境外球隊、千余名球員到訪“村超”球場,同時“村超”球員也多次出國交流,這樣的雙向奔赴,不僅促進了中外友好交流,也使“村超”的“國際范兒”越來越明顯。
在貴州榕江,“村超”的“村”不僅指代著鄉(xiāng)村,也象征著全球的“地球村”。從最初的“榕江人自己玩”,到邀請“全國人民一起玩”,再到如今吸引“全世界更多人一起玩”,“村超”已經(jīng)成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足球成為了載體,講述著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在球場上,一場球賽不僅是球技的切磋,更是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今年2月,貴州“村超”聯(lián)隊與法國青年代表隊進行了一場跨國友誼賽。比賽中,雙方球員友好切磋,賽出水平;賽場外,兩國青年相互學習、增進友誼。這樣以球會友的方式,使得民間的交流得以深入。
而“村超”的影響力已經(jīng)遠及非洲。在貝寧等非洲國家,也開始興起了類似“村超”的活動。這些非洲的“村超”球隊,甚至希望能到貴州榕江與“村超”球隊進行交流比賽。這種跨越國界的足球文化交流,不僅增進了中非之間的文化理解與認同,也為中非友誼增添了良好的民意基礎。
此外,一些中國的小球員也有機會走出國門,與國外的球隊進行交流學習。比如,潘翠翠等榕江的小球員就有機會到巴西進行交流學習,體驗巴西的足球文化。這樣的跨國家、多層次的足球和文化交流,不僅帶動了當?shù)厍嗌倌曜闱虻陌l(fā)展,也進一步推動了“村超”的發(fā)展。
總的來說,“村超”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文化交流平臺。它以足球為載體,連接著世界各地的人們,讓他們在球場上共享快樂、增進友誼、交流文化。這樣的民間交流與合作,不僅深化了彼此的了解,也為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新的活力。